雌性(左)与雄性(右)蓝孔雀
虽然在动物园、农场、山庄等地方都能见到蓝孔雀,可它并不是中国本土原生的孔雀,它的家乡在印度和斯里兰卡等地。从清朝开始,蓝孔雀被大量引入中国宫廷中观赏,之后被广泛繁育、饲养。绿孔雀则是“百分之百国产”,在许多珍贵的文物及古代的绘画、诗歌中,都能看到它的形象。此外,蓝、绿孔雀在外貌、生活习性等方面,还有许多不同。下面,我们按“性别”区分,好好来看一看。
先看“显眼包”雄孔雀。第一,冠羽形状不同:蓝孔雀的冠羽像一把展开的小扇子,绿孔雀的冠羽呈簇状耸立在头顶。第二,脸颊颜色不同:蓝孔雀的脸颊是白色的,绿孔雀的脸颊是靓丽的橘黄色。第三,颈部羽毛不同:蓝孔雀的颈部是蓝色的丝绢状羽毛,绿孔雀的颈部是金绿色的龙鳞状羽毛。根据这个特点,古时候的傣族人称绿孔雀为“龙鸟”。
再看“低调”的雌孔雀。雌性蓝孔雀羽色暗淡,要不是颈部还有些许蓝绿色泽,它几乎会被认作一只灰褐色的母鸡。雌性绿孔雀虽没有大尾屏,羽色却也绚丽非凡,与雄性绿孔雀相比,毫不逊色。
“国产”为啥数量少?
既然是“国产”的,为什么绿孔雀不常见,而蓝孔雀随处可见呢?这也要从三方面说起。
雌性绿孔雀
雄性绿孔雀(亚成体)
1
绿孔雀比蓝孔雀“难伺候”
本身就被广泛人工饲养的蓝孔雀,更易被驯化,更适应人工养殖环境。而野生的绿孔雀则不易被驯化,对人工环境的适应性较差,对饲养条件要求也较苛刻。再加上蓝孔雀的繁殖能力通常比绿孔雀更强,所以,人工养殖中蓝孔雀更为常见。
2
绿孔雀的“家”被破坏了
美丽的羽毛和可食用的禽肉,使它们常常被盗猎者盯上。而毁林开荒等过度开发行为,侵占了绿孔雀的栖息地,破坏了它们赖以生存的“家”,进一步导致了种群隔离、近亲繁殖、基因衰退等一系列严重问题。
因为栖息地被大面积开垦,种上了单一的橡胶、芒果、香蕉等经济作物,造成绿孔雀食物短缺,不得不去人类的田地觅食。许多年前,为了不让绿孔雀吃稻谷,一些农户会播撒带有农药的“包衣种子”,还会在田地里喷洒农药,这都会导致绿孔雀批量死亡。
3
野生绿孔雀发生基因污染
人类养殖的蓝孔雀有时会逃逸到野外,而蓝孔雀和绿孔雀亲缘关系不远,它们是可以杂交的,这会导致野生绿孔雀发生基因污染,从而威胁到绿孔雀物种的纯正性。目前,国内动物园里展出的绿孔雀大多带有蓝孔雀的血统,纯血统绿孔雀少之又少,真是让人扼腕叹息!
雄性绿孔雀
云南省内的西双版纳、昆明、哀牢山、大理、德宏……这些原本都是绿孔雀的家,而现在,我们国家的绿孔雀只生活在云南楚雄双柏红河河谷、玉溪玉白顶自然保护区及普洱等几个分散的区域中。据统计,现在,云南的绿孔雀野外数量仅600多只,比我们熟悉的大熊猫的数量还要少。
我们要好好保护环境,为绿孔雀提供足够的生活空间,更要守护好目前仅存的绿孔雀,多了解相关科普知识,多参加保护绿孔雀的公益活动。咱们一起努力,让这些美丽的精灵健康、快乐地生活!
策划:刘浩
作者:国家自然博物馆 高源
编辑/排版:魏博阅
审校:钟子维
来源:本文刊载于《中国少年报》3888期10-11版
扫码订阅《中国少年报》
了解更多少先队趣事!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